,肯舍生乎?胡广必定不会殉国。”
后来,南京城破,解缙与胡广、吴溥均出门迎降,唯独王艮一人服毒而死以殉建文帝。
后来,吴溥同解缙一样,也备受永乐皇帝赏识,迁翰林院修撰,升国子司业,为《永乐大典》副总裁,又与解缙一同参与编纂《太祖实录》。吴溥居官廉洁俭朴,清慎严谨,为官清正,不附权贵,所得官俸,大都散济亲友故旧之贫困者。故虽未能殉国,解缙也对他颇为尊重。
自解缙革职以来,吴溥与他已是多年未见。一阵寒暄后,解缙命内人准备好酒菜,准备好好叙叙旧。
吴溥想起解缙的际遇,不禁感慨道“大隐隐于市,缙绅现在隐于这江南水乡之中,杏花烟雨,也是自得其乐了。”
解缙自嘲道“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这鲈鱼莼菜之味美,也难怪让古人辞官回乡了。”
微笑,渐入主题说“缙绅在朝中曾为太子仗义执言,也曾多次夸赞过皇长孙。而皇太孙的老师,一为我们江西老乡胡广,一为少师姚广孝,缙绅与皇太孙之间,可谓是因缘重重。”
解吴溥缙汗颜道“说来惭愧,往事不堪回首,如今谢某虽已远离庙堂,然而,谢某仍对皇太孙寄予厚望。若百年之后,能由他继承大统,大明江山、九州百姓都可安心了。”
吴溥见时机已到,连忙说道“今日德润所来,正是为了皇太孙的亲事而来。”
解缙疑惑“皇太孙婚事自有圣上做主定夺,老夫不才,却不知能有何事可以效劳!”
吴溥继续道“不瞒缙绅,德润今日也是奉命前来,想必不久缙绅也会相见,若是见了此人,定会信我此言不虚!”
解缙更加不解“那不知需要老夫如何行事?”
吴溥道“还得烦请缙绅三缄其口,并尽心竭力促成吴妙棠入东宫伴读。”
解缙明了,当下大喜,“德润指的是把妙棠许配给皇太孙?说起我的这位学生,那论年龄样貌才能都可担此大任,缙绅自会尽力。”
对于妙棠,解缙还是颇有得意。他自幼便以神童著称,多年为官,都未见到像自己一般博闻强记、过目不忘之人,居然在革职隐居后,能在此地见到一个女子与自己之能一般无二。
更兼她生的闭月羞花,想她日后必定不凡,但也没料到来得这样快,正是宝珠出匣,利剑出鞘,宝珠怎能困于匣中,利剑怎会拘于鞘中?
解缙与吴溥多年不见,又皆在官场经历曲折起伏,两人共话沉浮,不觉就酒酣淋漓,不知下次再聚又是何时,不胜唏嘘。
那日听吴溥所言,解缙知道来日所见之人定然身居高位,今日一见,才知居然是太子少师姚广孝!
姚广孝入席后,解缙赶忙参拜。姚广孝微笑摇头,示意不要惊动他人。
吴彦名见此情形,正在疑惑中,姚广孝已自我介绍起来“在下姓姚,感谢吴公做东宴请。”
吴彦名看到刚才解缙的反应,又兼姓姚,一身黑衣僧侣装束,现已猜出他的身份,赶忙作揖还礼,方才就坐。其余众人一一见礼方按排次坐下。
吴彦名不解,自己一向远离朝廷,即便此次奉命采办皇家贡品,也不至于由官居二品的太子少师亲自督办。正疑惑间,吴溥已经代姚广孝说出“此次采办江南贡品之事,有劳吴公亲力亲为,为表谢意,吴某特敬薄酒一杯!”
吴彦名知道吴溥和姚广孝官居高位,哪里敢受,慌忙还礼敬回来。解缙劝慰,说“吴公不必多礼,此次少师大人是为了贵府令爱移驾前来!”
吴彦名听闻此言,惊出一头冷汗,他的两个女儿妙棠和妙香,一向视为掌上明珠。尤其是妙棠,文采斐然且相貌出众。虽然养在深闺却仍难掩其芳华,才名早已经传遍远近,却不知惊动了这样的大人物。
吴彦名回道“在下不才,家中有两个嫡出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