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73惊天收购战·风云(3 / 4)

数字王国 大西瓜真甜 8906 字 2020-02-13

佩服他螳臂当车的勇气,也有人嘲笑他不自量力的狂妄。

每一个人都清楚,此举赵子明已经压下了自身的所有荣誉,一旦失败,后果不堪想象。

追涨杀跌,不仅是股市的惯例,也是商业中的应用。

此战之前,赵子明一路走来,顺风顺水,逐步踏向神坛,成为万千创业者的偶像。

中间虽然偶有小挫,却无碍大局。

用知名大v、民权斗士、著名公知刘国朝的话来说

“历来成功之易莫如赵子明”。

享受了多少的赞誉,就承担了多大的非议。

不说赵子明一路走来,踏着无数的尸骨,数不清的竞争对手,即使是在没有厉害关系的路人眼中,对他不满的也大有人在。

毕竟,嫉妒可是人类天生的七宗罪,每个人的内心深处,都存在幸灾乐祸。

有多少嫉妒赵子明成功的人,就有多少想看他倒霉的人。

赵子明如日中天时,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消失无踪,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潜伏爪牙。

然而,一旦这次收购战失败,积攒已久的问题就可能汹涌而至。

嘲讽讥笑还是常常事,人心的改变甚至会带来崩盘。

有时,成功十次也抵不住一次的失败。

到了那时,数字集团会不会失控?辉煌、金龙会不会有连锁反应。

人们需要的是一个英明的企业家,能带领公司一步步走向辉煌,而不是一个冒险冲动、盲目自大的领导人,葬送大好形势。

赵子明即使握有公司绝对控股权,面对政府无声的压力,股东暗含的不满,下属的怀疑,他会不会乱中出错,甚至做出更离谱的决定?

几乎是每个人都能想到的。

一个失去人心的领导者,即使掌握再多的书面股份,也没有任何意义。

真到了那一步,如果不想公司崩盘、事业溃塌,主动退出几乎是必然的选择。

至于退出后是否能东山再起,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。

这一切都源于赵子明此次选择的方式—“恶意收购”。

恶意收购与善意收购的区别在于是否会提前联系董事会和管理层。

恶意收购一般是不联系管理层,甚至刻意要偷偷进行的。

正如赵子明所做的,之前以各种手段慢慢收集ar的股票,等到了5的比例之后,就在市场上公开发一个收购要约(tender offer)。

要约内容类似于我要以25块钱每股的价格,收购公司40的股份,有效期为2个月等等。

恶意收购的方法有两种,一是直接大量收购公司股票,甚至全盘100收购,占据话语权。二是收购一定量的股票,获取一定的话语权,然后影响董事会和其他股东,再慢慢把董事会和管理层换成自己的人,最终达到控制公司的目的。

既然是恶意收购,自然不得人心。

当然,除了不得人心之外,坏处还有很多。

比如说成本往往比善意的收购要更贵。

因为善意收购一般已经是董事会和管理层批准的了,他们会充当一个“劝说者”的角色,告诉大大小小的股东,为什么应该同意这个收购,股东也更容易被说服。

恶意收购要约,没有管理层的支持,往往就得用钱砸小股东了,这时候收购的成本也会抬高不少。

而相应的,风险增大。

一旦收购失败,对冲基金之前做空的巨额订单,可以把赵子明前期投入的成本吃干抹净。

ar估值250亿,最终牵动的资金可能要400亿左右,赵子明自然没有如此多的现金流,所有资金都是来自抵押贷款、过桥资金。

一旦亏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