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七章 联欢晚会。(3 / 4)

学生们议论纷纷,有羡慕的,有嫉妒的,也有暗自咬牙发恨的。

不管学生们情愿与不情愿。

以今年粤东省高考状元头衔身份进入中戏的张飞宇,毋庸置疑是整个中戏今年的最大牌面。

虽然他从入学以后,请假的次数频繁了些,但他带给中戏的好处却是大大的。

至少,之前在张飞宇入学的时候,中戏借由他的名头炒作,优秀学生选择中戏的概率,大大的增加了。

以前,北影,中戏,两大院校的名头总是被并列。

但相较而言,两大院校各有所长,北影重热度,中戏重口碑。

有这么个说法,北影出来的明星,演技或许不是最好的,但一定是很有人气的。

而中戏出来的明星,人气或许不咋地,但演技方面绝对不会拖后腿——当然,唐艳除外。

而通常意义上呢,人气热度就代表着国民度,代表着代言费,代表着很多很多的钱。

至于演技口碑,虽然重要,但老实说吧,在资本家眼里,演技其实是小于人气的。

资本家会为了一个明星的一千万人气,付出一亿元的代言费用去争取。

可唯独不会为了一个演员一百分的演技,付出哪怕一千万的代言。

而众所周知,北影出来的明星人气通常都会大于中戏的演员,就算有例外,那也很罕见。

如此也就是说,中戏出来的明星们,钱途是比不过北影的。

中戏的领导们不希望改变这一现状吗?

当然希望。

可历年来的习惯造就,学生们也已经养成了对两所院校的概念了。

想以后在娱乐圈赚钱多,就去北影。

想进一步提升自己演技,就去中戏。

好不容易,张飞宇选择了中戏。

这是罕见的一个在没有入学中戏之前,就自己带着强大的人气口碑效应的学生。

外加高考状元,这一正儿八经国家背书的根正苗红的头衔。

并且,随着张飞宇的名气越来越大,中戏能从他身上得到的好处也越来越多。

就好像胡哥之于上戏。

历年来有多少的学生,是因为想成为胡哥的学弟学妹,或者想成为下一位胡哥,才选择上戏的?

又有多少是想成为刘雨菲,杨蜜,张毅谋等大明星,大导演的学弟学妹才选择的北影?

这就是一个大明星,大导演的人气口碑效应。

学生们都想成为那样的人,都把这些人当成偶像。

基于以上因素,中戏不把张飞宇当成宝贝才怪。

换成别人,隔三岔五就想请假拍戏?

做梦去吧。

事实上,早在之前,中戏学校方面就已经帮着张飞宇联系了很多影视资源了。

虽然大多数都是文艺片,但都是电影,其中甚至不乏知名大导演执导。

只是都被张飞宇拒绝了而已。

毕竟相较文艺片的那种沉重性质,他还是更喜欢商业片的爆米花爽感。

现实已经很苦逼了,就没必要拍一部电影还找那么沉重的题材。

而且吧,这些大导演们拍的文艺片,都是冲着拿奖去的,片酬少的可怜。

张飞宇自认,虽然他的演技可圈可点,可以这样年轻的样貌。

在没有一定的资历地位之前,以国内老一辈看轻年轻人的习性来看。

真有奖也落不到他头上。

反而会给那些劳苦功高的所谓老前辈们。

如此,拍着拿不到奖的电影,片酬还低,张飞宇是闲的蛋疼了不是?

眼见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的热烈起来,主持人似乎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