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八十六章 再到河口(2 / 3)

无忌和房玄龄,由于新奇的画面和景色,精神已经比昨天刚开始有晕船症状的时候好很多了,毕竟,他们原本是不晕船的。

“快看,好多大鱼在船头前跳跃,你快点让人撒网捕捞。”房玄龄指着船头朝从驾驶室中走下来的于秋道。

于秋笑着道,“那叫海豚,是一种智商非常高的海洋鱼类,还会发出声音,有他们在船前跳跃领航,咱们的船基本就不会触礁了,洺州的渔船,是禁止捕杀海豚的,你们可以拿船上的望远镜看远处,那边有喷水的大鱼,叫做须鲸,一条就有几万斤,足够全体船员吃好一阵子,而且,它的皮是非常好的材料,可以做下水的衣服,运气好还可以从它们的身上取一种叫做龙涎香的珍贵香料。”

闻言,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立即去船舱里,找了两个双筒望远镜过来,很快,他们就真的在海面上找到了鲸鱼群,看到偶尔有翻出水面的鲸鱼尾巴,从没有出过海的他们,不禁啧啧称奇。

也怪这个时期的海洋生态环境太好,这才出海几公里而已,就能看到海豚和鲸鱼群。

短短几个月时间,河口县沿海,就不再是以往那样的荒滩了,人工挑堤隔出来的浅滩上,数万个竹制箱笼里,全是梭子蟹和十足大龙虾,而且箱笼之外还有养殖有许多的八爪鱼。

每隔数十米,就会筑有一个两尺来高的混凝土小水坝,在水坝上拉上一张网,海浪就会不断的从网里透过来,保持浅滩里的海水的活力,涨大潮的时候,加高这块位置,就能防止养在浅滩的箱笼里的虾蟹和海鱼逃跑,退潮的时候,再掘开,拉上网,则至少可以保证浅滩里有二尺多的海水。

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才刚上岸,就看到了一个熟人,李世民任命的沧州都督张公瑾。

此时,他根本没有穿什么甲胄或者官衣,而是和很多渔民一样,穿着短到大腿的短裤和露着肩膀的背心,头上戴着一个超大号的斗笠。

“弘慎你这是?”看到皮肤晒的黝黑的张公瑾,长孙无忌唤他表字问道。

“嗨,来向河口县的百姓学习养殖海产呢!”张公瑾摆了摆手道。

“你堂堂沧州都督,亲自跑来学习海产养殖?”房玄龄也是诧异的问道。

张公瑾看了一眼于秋笑道,“人家于都督都亲自在这养过海产呢!我又有什么不能养的,说来,于都督还是我的上官,容我先拜见一番再与两位说话。”

闻言,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这才想起,于秋身上现在有河北道副总管,河北道屯田使和东北沿海水军都督的官职,确实是在全方面管着张公瑾。

待得张公瑾拱手弯腰下拜行礼之后,于秋才笑着走过来道,“张都督不必这么客气,沧州地广民稀,想要养活军队,下海捕捞搞养殖,会比种田更有效快速,一千多里海岸线,可都是张都督一展拳脚的好地方啊!”

“谁说不是呢!别看沧州比河北诸州的地盘大,但是盐碱地比较多,真正适合种田的地方,要不是受黄河所害,要不就是难以灌溉,而且,一季作物播种成熟需要半年之久,哪里有像洺州海船这样,一下海就是一船鱼来的快。”张公瑾引着于秋往码头上走,一边说着,眼神还不住的瞄向拓海号道。

“我记得早就让属下的人将打鱼养殖的技术教授给你们了,专门等在这里,是有事情要跟我说吧!”于秋示意在码头迎接的张老实他们带人卸货,又笑着向张公瑾问道。

“这是自然,我在海兴县弄的海产养殖和你在河口县这边弄的完全一样,产出也是一样,可是,你们河口县这边养出来的海产,能赚回丰厚的回报,我在海兴县养出来的海产,却只能自己吃,咱们当兵的,可不能只是解决吃的问题,你看……”

“懂了,让我们将你们养出来的海产卖出去。”于秋笑了笑道。

“对